颍上相关历史名人,历史、县志的综合概述
唐朝,属河南西道,颍州汝阴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,复属颍州。
赵宋初年,属京西北路,顺昌汝阴郡。
南宋绍兴三十一年,即金世宗大定元年(1161年),金军占领顺昌,将顺昌改为颍州,辖颍上。
颍上县安徽省阜阳市代管县, 位于淮河、颍河交汇处,面积1859平方公里,耕地10.3万公顷,人口172万,辖30个乡镇、348个村(社区),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、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、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。
颍上历史悠久、人文蔚盛。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建立邑治,周为“慎邑”,秦置“慎县”,隋大业二年(公元606年)改称“颍上”,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。我县文化积淀丰厚,春秋时期的管仲、鲍叔牙,战国时期的甘茂、甘罗,当代著名学者常任侠,作家戴厚英,两院院士陈国良、郑守仁,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都是颍上人民的杰出代表。我县还是花鼓灯艺术和推剧的发源地,有“东方芭蕾”之称的颍上花鼓灯及颍上推剧分别被评为国家级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颍河,古称颍水,其主要支流为沙河,因此也被称为沙河或沙颍河。 颍河属淮河的支流。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经周口市、安徽省阜阳市,在寿县正阳关(颍上县沫河口)注入淮河,为淮河最大的支流。 全长620公里。流域范围北抵黄河南堤,西北邻黄河支流伊、洛河,西南与汉水水系的唐白河流域分界,南与洪汝河、谷河、润河地区接壤,东北与涡河、西淝河水系相邻。
鲍叔牙、管仲、甘罗
王克勤: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
王克勤(1920-1947),安徽阜阳颍上县六十铺镇高菜
1928年末去西安。1929年,在冯(玉祥)系陕西省党部宣传部任秘书